为什么猫咪这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

首先,应激反应(stress reaction)绝非猫所独有,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应激反应,也包括人类。

我们在公开讲话时的不知所措、面试中的紧张、考试前的焦虑,都与应激反应有关。

「stress(应激)」一词也可译为「压力」。

如果把生物机体看作一个国家的话,应激反应就是一种类似于全民皆兵的备战状态,短时间内,它有助于抵抗侵略者(应激原),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、程度过重,就会使生产和经济遭受重创,对应到生物机体上,也就是引起损伤和疾病、甚至死亡。

已成为网络流行语的PTSD一词,就是源于应激的一种严重临床后果:创伤后应激障碍(post‐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,PTSD)。

因此,无论是对于猫咪还是猫主人自身,都要重视应激反应。

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统称为应激原(stressor),包括:恐惧、创伤、疼痛、寒冷或严热、拥挤、噪声、缺氧、挫折等。

为什么猫咪这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插图

猫因应激反应而直接猝死的概率其实并不高,

但间接导致生病或食欲废绝等问题、

进而危害健康和生命的概率,就比较高了。

1.流浪猫为什么不会应激?

流浪猫并非不会应激。

从果蝇到人类,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应激反应,流浪猫和乡村猫自然也不例外。

那么,为什么家养猫通常一出门就吓得不行不行的,甚至会猝死;而流浪猫整天跑来跑去却往往还是好好的呢?

这其中的原因,除了环境适应度与猫的个体差异外,还涉及到两个衡量应激原的重要因素,即: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。

当其他因素相同时,越是不可预测的应激原,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就越大。

例如以猫出门的情况来说,流浪猫的活动范围,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,它对这些环境具有空间记忆,并且可以规避环境中的多数危险因素。而家养猫则做不到这一点,家养猫的出门过程更可能是经过猫箱、电梯、车内等空间,跳跃性地进入到未知环境,整个过程对于家养猫而言既不是连续的,也不是渐进的,可预测性极低。就像你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,落地后面对一个陌生的室外环境,你也同样会有一种空间断层般的错位感。

初次出门的家养猫,对外界环境充满了未知,尽管也会好奇,但往往情绪中的恐惧会更占上风。还要再加上汽车、野狗、陌生人、流浪的其他猫、熊孩子等等——这些既不可预测也不可控制的应激原,又进一步加重了应激反应。

虽然出于安全考虑,我个人非常不建议铲屎官们、尤其是新手铲屎官在城市内遛猫,但如果一定要遛的话,除了做好栓绳(牵引背心)等安全措施外,最好还要提前几周到数月的时间,对猫进行适应性训练。(PS:从动物行为学角度来说,遛猫虽然对猫的身心健康有益,但在实际情况中,更可能出现弊大于利、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后果)

2.猫这个物种如此胆小、脆弱,如何能繁衍至今?

在自然状态下,猫作为偏独居的动物,提高生存概率全靠自己。相比群居的社会性动物:如人类和狗,猫自然也就更加胆小。

不怕水的猫更有可能被淹死,而怕水才是猫主流的生存繁衍之道。

胆小且敏感,恰恰是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的结果。

3.为什么猫这么容易应激?是否过于矫情?

家养猫这么容易应激,正是因为它们生活在现代的人类社会之中,猫万年以前的祖先,没有见过汽车、没有听过鞭炮和装修声、也没有如此高的种群密度(人为因素+缺少天敌)。

猫的祖先,遇见天敌,可以逃跑或上树;讨厌其他猫,可以搬走、住得远一点;也常有树洞或岩间可供躲避,因此很多应激往往能及时终止。虽然这种环境,要比人类的城市更危险百倍千倍,但它们的天性却是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而生,矛盾正是来源于此。

猫容易应激,是「在城市内养猫」这一前提下,所不可避免的。就如同你想在大城市里打拼、立足,就不得不面对高强度的竞争和生活压力一样,所不一样的是:人可以选择,而猫不能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金渐层联盟
链接:http://www.208cms.com/archives/521
来源:萌猫社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
THE END
分享
二维码
< <上一篇
下一篇>>